日期:2025-08-06 08:52:52
美国近日发出强烈警告,明确表示中国不得购买俄罗斯的石油。然而,中国对此的回应却是直接宣布将与俄罗斯展开联合军演,这一举动相当明显地表达了其立场。
早在2024年,特朗普在竞选总统期间就曾豪言壮语多次表示,“如果我当选总统,我将在24小时内促成俄乌冲突的停火!”然而,当他真正就任总统后,情况却没有如他所愿的发展。经过几次反复的外交尝试,俄乌冲突不仅没有停息,反而在俄罗斯的强力进攻下,乌克兰失去了多个战略要地。特朗普意识到,这样下去不仅丢了政绩,更是让自己的权威受损,因此他开始寻找新的应对策略,最终决定通过经济制裁的手段来施压俄罗斯。
在2024年7月14日,特朗普兴奋地对外透露了一项新计划,若普京在50天内不结束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,他将对俄罗斯征收高达100%的关税,并对与俄罗斯有贸易往来的国家施加所谓的“次级关税”。这些“次级关税”将特别针对像中国和印度这样的国家,目的是通过极限施压,阻止它们继续购买来自俄罗斯的能源。
展开剩余66%据统计,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销售每年为其带来超过3000亿美元的收入,这笔资金占到国家总收入的三分之一,并且大约60%的出口额来源于此。由此可见,特朗普这一制裁方式可以说是非常狠辣,旨在切断俄罗斯的经济命脉。
反观中国,2024年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达到了1.08亿吨,占我国原油进口总量的19.6%。而2025年上半年的进口量则达到1.2亿吨,占同期总进口量的18%。这些数字显而易见地表明,若停止从俄罗斯进口石油,将对中国的能源安全产生显著影响。
特朗普的“次级关税”政策不仅手段狠厉,还意在通过经济压力控制俄罗斯,同时对中国的能源供应形成威胁。表面上看,这似乎只是石油贸易的问题,但深层次的意图实际上是希望进一步孤立俄罗斯。特朗普的这一策略犹如断水捉鱼,意图对俄罗斯施加极大的国际压力。
尽管特朗普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施加影响,但中国并未对此表示配合。在美国仍然紧锣密鼓地进行施压时,中国则选择了沉默,拒绝与美国进行过多的互动。而美国财长贝森特在最近的一次经济谈判中则再次强调,不要与俄罗斯进行石油交易,并警告中国可能面临高额关税的风险,试图将这种警告与经济谈判捆绑在一起。
对此,中国外交部在例行记者会上进行了强力回应。发言人明确表示:“中国将根据自身的国家利益,采取合理的能源保障措施。关税战没有赢家,胁迫与压力不会解决问题,中方将坚定维护自己的主权、安全和发展利益。”换句话说,这番话就是在告诉美国:你的威胁对我们没用。
更为引人注目的是,就在同一天,中国海军还宣布将于8月上旬与俄罗斯进行“海上联合-2025”军事演习,演习主题为“联合维护战略通道安全”和“联合应对西太安全威胁”,旨在深化中俄两国间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,提高双方在维护国际地区和平与稳定方面的能力。显然,这个“西太安全威胁”的指向,世界上几乎无人不知。
演习结束后,中俄双方还将在西太平洋相关海域进行海上联合巡航,进一步深化合作。美国虽频频警告中国不要与俄罗斯接触,但中国却选择了反其道而行之,除了继续进行石油贸易外,还将举行联合军事演习。此举不仅用行动回应了美国的压力,同时也在有效安抚了普京。
这样的决策无疑在国际舞台上给美国带来了强烈的“耳光”,其响亮程度不亚于一场闪电的冲击,向全世界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息。
发布于:天津市盛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